資中羅泉豆腐,是當地人將優質黃豆與天然礦泉水混合浸泡后用石磨磨制成豆漿,并加溫鍋煮經鹵水點制而成。羅泉豆腐具有細、白、嫩、綿的四大特點,加以輔料可烹調出麻、辣、燙的豆腐佳肴,如箱箱豆腐、口袋豆腐、鯰魚豆腐、豆腐包子,羅泉人還將豆腐制成風味獨特、便于攜帶的豆腐干、豆腐乳等作為地方旅游特產深受各地人士喜愛,早在明清年代就已成為巴蜀一絕。當年,古鎮商賈云集,五里長街晝夜為市,羅泉豆腐不僅繁榮了地方經濟,而且豐富了古鎮文化,羅泉豆腐與震驚中外的羅泉會議同時彪炳史冊,光耀古今。
羅泉鎮位于四川省資中縣西部,距資中縣城51公里,距成渝高速公路25公里,是省級歷史文化名鎮,中國100個千年古鎮之一。羅泉地處資中、仁壽、威遠三縣交界處,有“腳踏三縣”之說。據《鹽法志》記載“資州羅泉井,古廠也、創于秦。”羅泉井鹽有2200余年的歷史,1925年曾獲巴黎世博會金獎。
隨著鹽業的不斷發展,豆腐也應運而生,2100多年前淮南王劉安隱居羅泉,潛心研究長生不老之術,有一次他把黃豆磨成豆漿和鹽鹵(膽水)用來煉丹,靈丹沒煉成,卻加工制成了綿嫩可口的豆腐。
明代詩人蘇秉衡作《豆腐詩》一首:“傳得淮南術最佳,皮膚褪盡見精華。一輪雪花,瓦缸浸來蟾有影,金刀剖破玉無暇,個中滋味誰得知,多在僧家與道家”。詩又云:“種豆南山下,霜風老莢鮮。磨礱流玉乳,蒸煮結清泉。色比土酥凈,五食勿與傳。”
通過長期的研究與發展羅泉豆腐,成為獨具特色的地方美味佳肴。隨著千年古鎮羅泉旅游業的不斷發展,羅泉豆腐深受美食旅游者喜愛,其文化、藝術和經濟價值得到進一步體現。